【類別:】 學佛行儀 【篇名:】 《佛之心法 一行禪師著》01 六波羅蜜

佛之心法 一行禪師著

六波羅蜜



  (一行禪師《佛之心法》)

  六波羅蜜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基本教義。「波羅蜜」在英文中可以譯成「圓滿完成」或「圓滿成就」。「波羅蜜」在漢語中被譯為「度」,它的意思是「到彼岸」,彼岸就是安祥、無畏、解脫之岸。修習波羅蜜可以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我們一直處在痛苦、嗔恚、沮喪之此岸,現在我們想要達到安樂的彼岸。為了能夠到達彼岸,我們必須有所作為,即修習波羅蜜。我們返觀自身,練習正念地呼吸,觀照我們的痛苦、嗔恚和沮喪,並對它們微笑。這樣做,我們就能克服痛苦,到達彼岸。我們每天都可以修習「圓滿成就」。

  每當你邁出一個正念的步履的時候,你就擁有了一次從痛苦國土邁向喜樂國土的機會。淨土就在此時此地。天國是我們心中的一顆種子。如果我們知道怎樣把那顆種子種到濕潤的土壤中,它就會成長為一顆樹,鳥兒就會來棲息。無論什麼時候,當你感到有這種需要的時候,請練習到彼岸吧。佛陀說:「不要指望彼岸到你身邊來。如果你想到達那個安全、安樂、無畏和無嗔之彼岸,你就必須自己游過去,或者划船過去。你必須努力。」這個努力就是修習六波羅蜜。

  (1) 佈施波羅蜜——給予、奉獻、慷慨大方。

  (2) 持戒波羅蜜——修習戒律和修習正念。

  (3) 忍辱波羅蜜——包容和接受的能力,它能夠忍耐和轉化你的敵人和那些愛你的人加之於你身上的痛苦。

  (4) 精進波羅蜜——勤奮,努力,堅忍不拔。

  (5) 禪定波羅蜜——思惟修。

  (6) 般若波羅蜜——智慧,洞察,理解。

  修習六波羅蜜,可以幫助我們到達彼岸——生活在那個世界中的人自在安祥、快樂和諧、人際關係純和友善。

  到彼岸的第一個練習就是修習圓滿的給予——佈施波羅蜜。佈施首先意味著佈施喜悅、快樂和慈悲。有一種植物(大概是指韭菜——譯者注),在亞洲為人所熟知。它是洋蔥家族的一個成員,用它來做湯、炒米飯,炒雞蛋,味道異常鮮美。每次你割下它,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它又會重新長出來。而且,割得越頻繁,它就長得越肥大,越茂盛。這種植物可以像徵佈施波羅蜜。我們不為自己保留任何東西。我們只想佈施。當我們佈施的時候,對方可能會很快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也會變得快樂起來。在佛的很多本生故事中,都談到了佛修習佈施波羅蜜的經過。

  我們能夠佈施給別人的最大的禮物,就是我們真正的存在。我認識一個小男孩,他父親問他:「你生日想要什麼?」男孩躊躇了。他父親很有錢,他想要什麼,他父親就會給他什麼。但是他父親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賺錢上,以致於很少在家。所以男孩就說:「爸爸,我想要你!」這個意思是再清楚不過了的了。如果你愛某個人,你就必須真正為他(她)而活著。當你給出了這份禮物的時候,與此同時,你也收到了一份喜悅的禮物。通過修禪,學會真實地活著吧。通過正念的呼吸,你可以使自己身心合為一體。「親愛的,我為你而活在此地」,這是一句咒語,當你修習佈施波羅蜜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我們的堅穩不動。「吸氣,我是一座山峰。呼氣,我巍然屹立。」我們所愛的人需要我們堅穩不動。我們可能通過練習正念地呼吸、正念地行走以及正念地坐禪,來培養我們的堅穩不動,並享受深深地活在當下每一刻的樂趣(現法樂住)。堅穩不動是涅槃的特徵之一。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我們的自在。除非我們擺脫了煩惱——貪愛、嗔恚、嫉妒、絕望、恐懼和錯誤的想,否則,我們就很難獲得快樂。自在是涅槃的特徵之一。某些種類的快樂實際上毀掉了我們的身心和我們的人際關係。擺脫貪愛是一種重要的修行。深入地觀察你認為可以給你帶來快樂的事物的本性,看看它事實上是否正在給你所愛的那些人製造痛苦。如果你想真正活得自在,你就必須弄清這一點。回到當下來吧,去感受生命中可見的奇跡。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物可以使我們馬上快樂起來,又如壯麗的日出,湛藍的天空,高山、長河,還有圍繞著我們的所有可愛的面孔。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我們的清新。「吸進來,我是一朵花。呼出去,我散發著清芬。」你可以呼吸三次,這樣,你的生命之花馬上就會重新綻放。多麼美好的一份禮物啊!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我們的安祥。坐在某個安祥的人身邊是很棒的。我們能夠從她的安祥中得到加持。「吸進來,我是一泓靜水。呼出去,我如實映鑒著萬物。」我們可以向那些我們所愛的人佈施我們的安祥和清醒。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空間。為了活得快樂,我們所愛的那個人需要空間。插花的時候,每一朵花的周圍都需要一些空間,這樣,它才能夠充分地展示出它真正的美。人就像花兒,如果她內心和周圍沒有空間,她就不可能過得快樂。我們不可能在市場上買到這些禮物。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修行來創造它們。我們布施得越多,我們擁有的就越多。當我們所愛的人快樂的時候,我們馬上也會跟著快樂起來。我們向她佈施,與此同時,我們也是在向自己佈施。

  佈施是一種很好的修行。佛陀說,當你對某人感到生氣的時候,如果你已經試過了一切辦法而仍然無濟於事,那麼就修習佈施波羅蜜吧。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傾向於懲罰對方。但是,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只會導致痛苦的逐步升級。佛陀建議說,相反地,你要送給她一份禮物。當你正在生氣的時候,你不會想到出去買一份禮物的,所以,你最好利用現在沒有生氣的機會,預先準備好一份禮物吧。然後,當所有其他辦法都沒有奏效的時候,去把那份禮物寄給她。令人驚訝的是,你馬上就會覺得好受多了。對民族來說,也同樣如此。為了使以色列擁有和平和安全,以色列人必須尋找途徑,保障巴基斯坦人的和平與安全。為了使巴基斯坦人擁有和平和安全,他們也必須尋找途徑,來保障以色列人的和平與安全。你得到的正是你給予的。不要想方設法去懲罰對方,與此相反,給他所需要的東西。這種佈施的修行能夠很快地把你帶到安樂的彼岸。

  當別人使你痛苦的時候,那是因為他自己內心正在經受深深的痛苦,而且他的痛苦溢出來了。他需要的不是懲罰;他需要的是幫助。這就是他正在發出的信息。如果你能夠看到這一點,就給他所需要的東西,他所需要的東西就是減輕痛苦。快樂和安全不是一件個體的事情。他的快樂和安全對於你的快樂和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全心全意地祝願他快樂和安全,你自己也會感到快樂和安全。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智慧。智慧是修行之花。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對像上,深入地觀察它,這樣你就會擁有智慧。當你把你的智慧佈施給別人的時候,他們馬上就會停止痛苦。

  波羅蜜之花的第一個花瓣是佈施波羅蜜,即修行給予。你所給予的正是你所得到的,比衛星發射的信號還快。不管你是在佈施你的存在、你的堅穩、你的清新、你的不動、你的自在,還是你的智慧,你的禮物都會創造奇跡。修習佈施波羅蜜是修習慈悲。

  到彼岸的第二個修行方法是修習圓滿地持戒,或日圓滿地成就正念練習,即持戒波羅蜜。五戒(一行禪師把五戒當作是最基本的正念練習,所以他在絕大多數時候,把五戒稱為「五個正念練習」——譯者注)能夠幫助我們保護我們的身心、家庭和社會。第一戒是關於保護人類、動植物和礦物質的生命。保護其他的物種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第二戒是為了防止人類對於其他眾生和大自然進行掠奪式開採。它也是修習佈施。第三戒是為了保護兒童和成人不受性虐待,即為了維護個體和家庭的幸福。太多的家庭因為不正當的性關係而破裂了。當你修習第三戒的時候,你就是在保護自己,你就是在保護更多的家庭、更多的配偶。你是在幫助別人獲得安全感。第四戒是要修習深深地傾聽和愛語。第五戒是關於正念地消費。

  五戒是修習慈悲的一種形式,也是修習佈施的一種形式。它可以保護我們的家庭和社會,保障它們能夠健康良好地發展。持戒波羅蜜是我們能夠為我們的社會、家庭和我們所愛的人所獻出的一份極好的禮物。我們能夠給予社會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修習五戒。如果我們能夠根據五戒來生活,我們就在保護我們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當我們修習持戒波羅蜜的時候,我們就是在佈施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讓我們一起深入地觀察我們痛苦的原因,不管是個體的還是集體的。如果我們這樣做,我確信我們會明白,五戒正是我們對治時代病的良藥。每一種文化傳統都有與五戒相當的東西。每次我看到有人接受和修習五戒,我感到非常高興——為他,為他的家庭,也為我自己——因為我知道五戒是修習正念的最具體的方法。為了深入地修習它們,我們身邊需要有一個僧團。

  波羅蜜之花的第三個花瓣是忍辱波羅蜜。忍辱是接受、擁抱和轉化的能力。在英文中,梵文「kshanti」常常被譯為「patience」(耐心)或「forbearance」(忍耐),但是我相信,「inclusiveness」(包容)能夠更好地表達佛陀的教導。當我們修習忍辱的時候,我們不必痛苦或忍耐,即使我們不得不擁抱痛苦或不公平。對方說的話或做的事使我們憤怒。他把某種不公平加到了我們身上。但是,如果我們的心量足夠大,我們就不會痛苦。

  佛陀舉了這樣一個精彩的譬喻:如果你抓一把鹽,把它放到一小碗水裡,碗裡的水就會太鹹了,沒法再喝。但是,如果你把同樣數量的鹽投到一條大河裡去,人們仍然可以喝這條河裡的水。(記住,這個開示是在2600年以前講的,那時候,人們還可以喝河水!)因為河流「心量」的廣大,所以它有能力接受和轉化鹹鹽。河流根本不會因為加了一把鹽而感到痛苦。如果你的心量很小,那麼一句不公平的話,或者一個不公平的行為,就會使你痛苦。但是,如果你的心量很大,如果你有智慧和慈悲,那麼,同樣的一句話和同樣的一個行為就不會使你痛苦,你馬上就能接受、擁抱並轉化它。這裡的關鍵是心量。為了轉化你的痛苦,你的心量不得不像大海一樣廣大。別人聽了不友善的話可能會痛苦,但是,一位菩薩聽到了同樣不友善的話,她根本就不會痛苦。這取決於你接受、擁抱和轉化的能力。如果你的痛苦持續得太久,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學會修習忍辱波羅蜜。

  當佛陀的兒子羅侯羅十八歲的時候,佛陀給他作了一次關於怎樣修習忍辱的精彩開示。當時,羅候羅的導師舍利弗也在場,因此他也聽受了這個開示。十二年以後,舍利弗有了一次機會,對全體出家二眾重複了這個開示。那是三個月結夏安居結束後的第二天,比丘們準備離開大本營,各自到四周去弘揚佛法。當時,有一位比丘向佛陀匯報說:「世尊,今天上午,當舍利弗長老要離開的時候,我問他要到哪裡去,他不但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反而把我推倒在地上,甚至連一聲『對不起』都沒有說。」

  佛陀問阿難:「舍利弗已經走遠了嗎?」阿難說:「沒有,世尊,他一個小時以前才離開。」於是,佛陀請一位沙彌去找舍利弗,並請他回來。當沙彌把舍利弗帶回來的時候,阿難把所有仍然逗留在那兒的比丘都召集起來。然後佛陀步入大廳,正式問舍利弗:「舍利弗,今天上午,當你要出寺廟的時候,你的一位師弟想問你一個問題,你沒有回答他,這是真的嗎?而且你還把他推倒在地上,甚至連『對不起』都沒有說,這是真的嗎?」於是,舍利弗在他所有的同修道友、諸比丘比丘尼的面前,回答了佛陀。

  「世尊,我還記得,十二年前,當羅侯羅比丘十八歲的時候,您對他所作的開示。為了滋養和發展慈悲喜捨這四德,您教他觀地水火風之性。儘管您的開示是針對羅侯羅的,但是我也從中得到了教益,我努力去思惟和實踐這一教導。」

  「世尊,我努力修行,學習像大地一樣。大地寬廣無垠,有接受、擁抱和轉化的能力。不管人們是把純淨香美的東西,諸如鮮花、香湯或鮮奶潑在大地上,還是把骯髒難聞的東西、像屎尿膿血等等,傾倒在大地上,大地都有力量接受、擁抱並轉化它。我一直在盡我最大努力在修行,學習像大地一樣,不拒絕,不抱怨,沒有煩惱地接受一切。」

  「世尊,我修習正念和慈心。一位不修習即身觀身、即身行觀身行之正念的比丘,才有可能把一位同修推倒,並撂下他躺在那兒,沒有一句道歉的話。對一位同修粗魯無禮,把他推倒在地,不道歉就揚長而去,這不是我做事的方式。」

  「世尊,我已經學習了您給羅侯羅上的課,即像水一樣地修行。不管有人把一種芬芳的東西還是一種骯髒的東西倒進水裡,水都平等地接受它們,既沒有貪執,也沒有厭惡。水是廣闊無垠、流動不息的,有能力接受、包容、轉化和淨化所有這一切東西。我一直在盡我最大的努力修行,學習像水一樣。一位不修習正念、不修習像水一樣品格的比丘,才有可能把一位比丘推倒在地上,連一句『對不起』都不說,就繼續走他的路。我不是這樣的比丘。」

  「世尊,我一直在努力修行,使自己變得像火。火燃燒一切東西,純淨的,或是骯髒的,美好的,或是令人噁心的,沒有貪執,也沒有厭惡。如果你把鮮花和絲綢投入到火裡,它燃燒它們。如果你把破布和其它難聞的東西投進火裡,火同樣會接受並燃燒它們。它不分別。為什麼?因為火能夠接受、消耗和燃燒投向它的一切東西。我一直在努力修行,學習像火一樣。我能夠燃燒掉不好的東西,以便轉化它們。一位不修習正念觀聽的比丘,才有可能把一位同修推倒在地上,沒有一句道歉的話就揚長而去。世尊,我不是這樣的比丘。」

  「世尊,我一直在努力地修行,使自己變得更像風。風含載著一切氣味,好聞的,難聞的,沒有貪執,也沒有厭惡。風有能力轉化、淨化和解粘去縛。世尊,我一直在即身觀身即身之運動觀身之運動,即身之姿勢觀身之姿勢,即受觀受,即心觀心。一位不修習正念的比丘,才有可能把一位同修推倒在地上,沒有一句道歉的話就揚長而去。這不是這樣的比丘。」

  「世尊,我像一個不可接觸的賤民的孩子,無衣可穿,沒有頭銜或任何勳章可以掛在我襤褸的衣衫上。我一直在努力修行謙卑,因為我知道謙卑有轉化的力量。我每天都在努力地學習。一位不修習正念的比丘,才有可能把一位同修推倒在地上,沒有一句道歉的話就揚長而去。世尊,我不是這樣的比丘。」

  舍利弗繼續發出他的「獅子吼」,但是另外那個比丘已經再也受不了了,於是他偏袒右肩,長跪向佛,請求原諒。「世尊,我違犯了戒律。出於嗔恚和嫉妒,為了使師兄信譽掃地,我說了謊。我請求大眾允許我修習重新開始。」在佛陀和全體僧眾面前,他向舍利弗頂禮了三次。當舍利弗看到他的師弟頂禮的時候,他回了問訊,並說:「我不夠靈巧,這就是我導致誤會的原因。我對此也有責任,因此我請求師弟原諒我。」然後他對那個比丘頂禮了三次,於是他們和解了。在舍利弗重新踏上旅途之前,阿難邀請他小住一會兒,大家一起喝杯茶。

  壓抑我們的痛苦不是忍辱。我們必須接受它,擁抱它並轉化它。要這樣做,惟一的辦法就是使我們的心量變大。為了能夠理解和原諒,我們要練習深入地觀察。否則我們就會被嗔恚和憎恨所束縛,以為只有當我們懲罰了對方之後,我們才會感到好受一些。報復是一種不好的食。幫助別人的願望才是一種健康的食。

  為了修習忍辱波羅蜜,我們需要其他的波羅蜜。如果我們的忍辱修行不符合般若、佈施、禪定這三種波羅蜜,那我們只不過是在壓抑我們的痛苦、並把它驅趕到我們意識的底層去罷了。這是很危險的。這種力量以後會爆發出來,把我們自己和別人毀掉。如果你修習深入地觀察,你的心胸就會變得寬廣無垠,你就會少受痛苦。

  我接受的第一位弟子是一位出家人,他的名字叫釋一住,釋一住兄弟、真空師妹和我,為了拯救中越的流血犧牲者,我們一起外出進行過很多次弘法,而且他在一個貧窮的小村莊裡呆了好幾個月,因為我請求他這樣做。當時我們正在創建青年社會服務學校,因此我們需要瞭解農村地區人民的真實情況。我們想找到辦法,用非暴力和慈悲的方式去幫助窮人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對於社會的完善來說,那是一個很美好的運動。最後,我們擁有了一萬多名工作者。共產黨說我們的佛教運動是親美的,而大眾傳媒說,我們出家人是偽裝的共產黨,試圖安排共產黨來接管佛教。我們只不過是在盡力做我們自己罷了,並沒有與交戰雙方的任何一方結盟。 1967年,釋一住兄弟和其他七個社會工作者被一夥極右分子綁架了,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聽到有關他的任何消息。

  一天,一住走在西貢的大街上,這時,一位站在軍用卡車上的美國士兵,朝他的頭上吐了一口痰。一住師弟回到家裡,大哭不止。作為一個年輕人,他很想還擊,為了緩解他那受到深深傷害的心靈,我把他摟在懷裡,摟了半個多小時,我說:「我的孩子,你生來不是握槍的。你生來是為了當和尚的,因此,你的力量是智慧和慈悲。那個美國兵把你當成了他的敵人,這是他的一個錯誤想法。我們需要用智慧和慈悲武裝起來的能夠去前線的『戰士』。」他繼續留在青年社會服務學校裡。後來他被綁架了,大概被殺害了。釋一住是梅村的比丘、比丘尼們的大師兄。他寫字的筆跡看起來幾乎與我的完全一樣。而且他還為農村的兒童寫了美麗的歌謠,讓他們歌唱。

  我們怎麼能夠蕩滌這種不公正呢?我們怎麼能夠改變這種全民族所遭受的不公正呢?柬埔寨人、波斯尼亞人、巴基斯坦人、以色列人,我們所有的人都在因為遭受不公正、不寬容而痛苦。我們不但沒有彼此互為兄弟姐妹,相反,我們把槍瞄準了對方。當我們突然被憤怒所侵襲的時候,我們感到唯一的反應就是要懲罰對方。憤怒之火繼續在我們心中燃燒,而且它繼續在燃燒著我們的兄弟姐妹。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情形,而這也是我們需要深入觀察的原因,我們需要它來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點,即我們大家都是犧牲者。

  我告訴一住兄弟:「如果你生在新澤西或加利福尼亞沿岸的某個家庭,如果你也讀那個美國兵所讀的那種報紙和雜誌上的文章,你也會相信,所有的和尚都是共產黨,而且你也會往一個和尚頭上吐痰的。」我告訴他,美國士兵被訓練得把一切越南人都看成他們的敵人。他們被派到這兒來殺人和被殺。他們是犧牲者,就像越南士兵和越南老百姓一樣。握著槍向我們射擊的那些人,朝你吐痰的那個人,他們並不是戰爭的製造者。戰爭的製造者正坐在莫斯科和華盛頓的舒適的辦公室裡。這是一個錯誤的決策,誕生於一種錯誤的理解。1966年,當我去華盛頓的時候,我與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會面,我告訴他的關於戰爭真相的話完全是真實的。半年以後,他辭去了國防部長的職務,最近撰寫了一本書,承認越南戰爭是一個可怕的錯誤。也許我曾幫忙在他心中種下了一些理解的種子。

  一個錯誤的想對一個錯誤的決策負有責任,而一個錯誤的決策對於成千上萬的美越士兵和幾百萬越南老百姓之死負有責任。農村人不能理解他們為什麼要那樣死去,為什麼炸彈要日夜不停地落在他們的頭上。當時,我住在青年社會服務學校的校園裡,我睡覺的房間緊挨著佛堂。我正在睡覺的時候,一枚火箭發射到了佛堂裡。我本來可能會被炸死的。如果你聽任你的憎恨和憤怒滋長,你就會把自己燃燒掉。理解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你理解了,你就會少受痛苦,你就會知道怎樣追溯到不公正現象的根源。佛陀說,如果一隻箭射中了你,你會痛苦。但是如果第二隻箭射中了你身上的相同部位,你的痛苦就會增加一百倍。當你已經是非正義的犧牲品的時候,如果你很憤怒,你的痛苦就會增加一百倍。當你身體上有某種痛苦的時候,吸氣,呼氣,然後對你自己說:「這只不過是生理上的痛苦罷了。」但是,如果你想像那是癌症,而且你很快就會死掉,你的痛苦就會增長一百倍。恐懼或憎恨產生於無明,它們增長了你的痛苦。般若波羅蜜多是救星。如果你知道怎樣如實地看待事物而不是把它們誇大,你就能夠繼續活下來。

  我熱愛越南人民,在戰時,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但是,我也把在越南的美國孩子看成是受害者。我沒有帶著深仇大恨去看待他們,因此我的痛苦就少得多了。我們中的很多人已經克服了這種痛苦,這個經驗是從痛苦中得來的,而不是來自於學術研究。為了把原諒、慈悲和理解的消息帶過來,我為已經犧牲了的一住師弟和很多其他的人活了下來。我講這些給大家聽,這樣,他們就沒有白白地犧牲。

  請練習深入地觀察,這樣你就會少受疾病、非正義或身心內部小小痛苦的折磨。深入地觀察導致智慧,而智慧總是導致慈悲和接受。當你的孩子病了的時候,你當然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但是你也知道,嬰兒必須病幾次才會獲得他所需要的免疫力。你也知道你能夠活下來,是因為你已經有了抗體。不要擔心。「完美的健康」只不過是一個概念。學會與你身上的任何一個小病和平共處。努力去轉化它們,但是不要太痛苦。

  佛陀在世的時候,他也曾經痛苦過。有一些人想陰謀篡位,甚至要殺害他。一次,他的大腿上有一個傷口,他的弟子們想辦法幫助他,他卻說,那只不過是一個小傷口而已,而且他已經盡了他最大的努力,把痛苦減少到最底程度。還有一次,比丘中有五百人離開大眾,想另立僧團,他非常從容地解決了這個事件。最後,困難都被克服了。

  關於怎樣培養忍辱——慈、悲、喜和捨,佛陀作出非常具體的開示。如果你修習四無量心,你就會擁有一顆廣大的心。因為菩薩們有大悲,所以他們有接受、擁抱和轉化的能力。因為他們有大智,所以他們沒有痛苦。這是獻給這個世界和我們所愛的人的一份很好的禮物。

  波羅蜜之花的第四個花瓣是精進波羅蜜,即勤奮、努力、持之以恆地修行。佛陀說,在我們的藏識——阿賴耶識的深處,有各種各樣的善惡之種,有嗔恚、妄想和恐懼的種子,也有智慧、慈悲和寬容的種子。在這些種子中,有很多種子都是有我們祖輩遺傳給我們的。為了修習精進,我們應該學會識別我們心中的每一顆種子,如果它是一顆惡種,一顆諸如嗔恚、恐懼、嫉妒或分別等煩惱的種子,我們就應該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澆灌它。一些類似的種子得到了澆灌,它就會在我們意識的表層現行,我們就會痛苦,同時也使我們所愛的人痛苦。修行就是避免澆灌我們心聽那些惡種。

  我們也要識別我們所愛的人心中的惡種,並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不去澆灌它們。如果我們澆灌了它們,他們就會變得非常不快樂,我們也會不快樂。這就是修習「有選擇地澆水」。如果你想活得快樂,那麼就要避免澆灌你自己心中的惡種,也請別人不要澆灌它們。還要避免澆灌別人心中的惡種。我們還要努力識別出我們心中的善種,並且以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來過我們的日常生活,即我們能夠感受到它們,並幫助在它們在我們意識的表層現行。每次它們現行並在我們意識的表層逗留一會兒,它們的力量就會變得更加強大。如果我們心中的善種日益茁壯地成長起來,我們就會過得快樂,也會使我們所愛有人過得快樂。請識別出你所愛的人心中的善種,澆灌那些種子,他會變得越來越快樂。在梅村,我們修習「澆花」,即識別出別人心中最好的種子,並澆灌它們。無論什麼時候,你有時間,就請澆灌那些需要澆灌的種子。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非常令人愉快的精進的修行,而且它的效果立竿見影。

  想像一個圓圈被分成兩部分。下面是藏識,上面是意識。所有的心所都潛伏在我們藏識的深處。我們藏識裡的每一顆種子都可以被感觸到,並能夠在表層即我們的意識中現行。持之以恆的修行意味著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不允許我們藏識中的惡種在日常生活中被觸動,不給它們現行的機會。嗔恚、分別、絕望、嫉妒和貪愛之種都在那裡。我們要盡己所能防止它們的升起。我們要告訴與我們共住的人們:「如果你們真的愛我,,不要澆灌我心中的這些種子。那樣對你我的健康都不好。」我們必須識別出不可以澆灌的那類種子。如果碰巧有一顆惡種——一顆煩惱之種被澆灌並現行了,那麼我們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用我們的正念去擁抱它,並幫助它返回它的來處。這些種子在我們的意識中呆的時間越長,它們就會變得越強大。

  佛陀建議人們修習一種「換釘子」的方法。當一顆木頭釘子大小不合適,或正在腐爛,或年久失修,木匠就會在同樣的部位再釘一顆釘子,換掉它,並把新釘子釘在舊釘子裡面去。如果一種心所升起而你認為它是不善的,有一個修行方法,就是用另一種心所來代替它。你藏識中的很多種子都是善的和美的。只要你正念地呼氣、吸氣,請它們中的一個升上來,剛才那顆不善的種子就會沉落下去。這就被稱之為「換釘子」。

  第三種修行就是盡你所能去觸動你藏識中的善種,促使它們在你的意識中現行。面對一台電視機,如果你想要某個特定的節目,你可以推動按鈕,為你自己調出那個節目。只邀請令人高興的種子到你的意識的起居室裡來坐,永遠不要邀請一位會給你帶來痛苦和煩惱的客人。告訴你的朋友們:「如果你們愛我,請每天給我心中的善種澆水。」我們的心識中,有一顆美好的種子,叫做正念。正念是我們心中的佛。利用每一個機會去觸摸那顆種子,並幫助它們在你意識的表層現行。

  第四種修行是,一旦一顆善種已經現行,那麼要盡可能長時間地留住它。如果正念能夠保持15分鐘,那麼正念的種子就會得到強化,下一次,當你需要正念的力量的時候,它就會更容易現行。幫助正念、慈悲和寬容的種子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其方法就是,幫助它們盡可能長時間地逗留在你的意識中。這被稱之為根本上的轉化 ——轉依。這是精進波羅蜜的真正的意思。

  第五波羅蜜是禪定波羅蜜,即成就禪觀。禪定,在日文裡的發音是「zen」,在中文裡的發音是「chan」,在越南語裡的發音是「thien」,在朝鮮語裡的發音是「son」。禪定,或日禪修,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止。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這種或那種觀念上的快樂。止就是停止我們的追逐,停止我們的失念,停止陷入過去和未來。我們回到當下的家,在這裡,生命是可觸摸的。當下包含著每一刻。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孩子的孩子,即使他們還沒有誕生。修習奢摩他(止)就是通過修習正念的呼吸、正念的行走和正念的坐禪,使我們的身體和情緒平息下來。奢摩他也就是修習「定」,通過定,我們就能夠過好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並感受到我們生命存在的最底蘊。

  禪定的第二個方面是,為了看清事物的真相而進行深入地觀察,也就是「觀」。你要洞悉你所愛的人內心有何痛苦和困難,以及她懷有什麼樣的抱負。智慧是一份很好的禮物,可是,在正念的引導下,自覺地去過好日常生活,這也是一份很好的禮物。正念地做每一件事情就是禪修,因為正念總是滋養著定和慧。

  波羅蜜的第六個花瓣是般若波羅蜜,即成就智慧。這是最高級的智慧,它擺脫了一切知見和概念。般若是我們自性佛的本體。這種智慧有力量把我們帶到自在、解脫和安祥的彼岸。在大乘佛教裡,般若波羅蜜被描述成是諸佛之母。一切真善美的事物都誕生於我們的母親——般若波羅蜜。她在我們心中;我們只需觸動她、幫助她現行就可以了。正見是般若波羅蜜。

  有大量的關於般若波羅蜜的經典,《心經》是這類經典中較短的經典之一。《金剛經》和《小品般若經》,即八千頌般若經,是早期這類經典中的兩部。般若波羅蜜就是無分別智。

  如果你深入地觀察你所愛的人,你就能夠理解她的痛苦、她的困難以及她最深的渴望。真正的愛,只有當它源於這種理解的時候,才是可能的。當某人能夠理解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感到非常高興。如果我們能夠對他人表示理解,那就是真正的愛。得到我們理解的那個人,將會像花兒一樣綻放,與此同時,我們就也得到了回報。般若智慧(理解)是修行的結果。深入地觀察一個對象,般若智慧(理解)是修行的結果。深入地觀察意味著活在當下、充滿正念和心專一境。只要我們深入地觀察一個對象,般若智慧(理解)之花就會在我們心中綻放。佛陀的這個教導是為了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實相。

  讓我們看看海面上的波浪。波浪就是波浪。它有始有終。與其他的波浪相比,它或許高一些,或許低一些,或許更美,或許不那麼美。但是波浪同時又是水。水是波浪存在的基礎。對於一個波浪來說,知道自己是水、而不僅僅是波浪,是至關重要的。如波浪一樣,我們也是做為個體來走完這一生的。我們相信我們有始有終,相信我們與其他眾生是相互分離的。這就是佛陀為什麼建議我們要深入地觀察、以便體會到我們存在的基礎——涅槃的原因。每一事物都深深地含藏著涅槃的性質。每一事物都已是「涅槃」了。這是《法華經》裡的教導。只要我們深入地觀察,我們就能夠感受到真如實相。深入地觀察一塊卵石、一朵花,或者我們自己的快樂、安祥、痛苦或恐懼,這樣,我們就觸摸到我們存在的終極層面,這個終級層面將會向我們展示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存在的基礎具有不生不滅的性質。

  我們不必要「證得」 涅槃,因為我們就一直安住在涅槃中。波浪不必去尋找水,它已然是水。我們與我們存在的基礎是一體的。一旦波浪認識到她自己就是水,她所有的恐懼都消失了。一旦我們感受到了我們存在的基礎,一旦我們感受到了上帝或涅槃,我們同時也收到了無畏這份禮物。無畏是真正快樂的基礎。我們能夠佈施給別人的最好的禮物就是無畏。深深地過好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感受我們生命存在的最深層面,這就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就是借助智慧到彼岸。

  完美的智慧(即般若波羅蜜多)存在於其他諸波羅蜜中。完美的智慧就像一個容器。如果這個容器在窯裡沒有燒好,它就會有裂痕,裡面的液體就會流出來。般若波羅蜜是所有波羅蜜的母親,是諸佛之母。般若波羅蜜就像鳥兒的翅膀一樣,它能夠去任何地方。沒有正確的智慧,其他的波羅蜜就不可能得到深入的修行。

  這是佛陀所開示的關於六波羅蜜的修行。六波羅蜜中的每一波羅蜜都包含著其他五波羅蜜。般若是佈施,禪定是佈施,精進是佈施,忍辱是佈施,持戒也是佈施。如果你深入地修習佈施,你同時也是在修習般若、禪定等等。同理,我們看到,佈施是持戒,般若是持戒,禪定是持戒,精進是持戒,忍辱也是持戒。如果你深入地修習一種波羅蜜,你就是在修習所有六波羅蜜。只有當般若智慧現前的時候,禪定才是真正的禪定,精進才是真正的精進,忍辱才是真正的忍辱,持戒才是真正的持戒,佈施也才是真正的佈施。般若智慧提高了其他五種修行的質量。

  洞察你的處境,看看你的內心是多麼富有。知道自己當下擁有什麼,這是一份禮物。不要再等待了,馬上就開始修行吧。當你開始修行的時候,你馬上就會感到快樂。佛法不是一個時間問題。來,自己看吧,佛法能夠改變你的生活。

  當你被痛苦、煩惱、沮喪、嗔恚或恐懼所困的時候,不要停留在煩惱的此岸。邁向自在、無畏和無嗔之彼岸吧。只要修習正念的呼吸、正念地行走和深入地觀察,你就能夠踏上自在和安樂的彼岸。為了達到彼岸,你不必修上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你馬上就能夠實現它。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