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名人傳記 【篇名:】 龐蘊居士 -- 生死自在 珍寶沉江

龐蘊居士 珍寶沉江

  大唐元和年間(八○六∼八二○年),襄州有位名叫龐蘊的居士,是佛教史上的有名人物,有《龐居士語錄》流傳至今。龐居士字道玄,生於儒家書香門第,卻自小感受世事塵勞,因而立志求真見性,修行禪法。他曾以俗家弟子身分,先後參訪著名禪師石頭希遷、馬祖道一,在希遷門下有所悟解,在馬祖門下終於頓悟,遂成了馬祖的門徒,在馬祖門下呆了兩年有餘。

  龐居士並不是出家和尚,只是居士,他娶了妻,也生了子,有一兒一女。在居士的影響下,妻子兒女們也都成了佛教的信奉者,對禪法的見地絲毫不比龐居士差。居士參訪馬祖道一時曾作了一首頌說:「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圓頭,共說無生話。」這話後來還真成了龐居士一家生活的寫照。居士的兒子名叫龐大,長大之後只知躬耕隴畝,從來想不到要娶個媳婦;居士的女兒名叫靈照,聰明機伶,每日編賣竹筐,補貼生活之用,也從來想不到要嫁個如意郎君。真成了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一家四口過著詩一般的田園生活。  

  一家人中,女兒靈照的悟性較高,對禪法的理會也很深刻,並且能把活潑生動的禪體現到日常生活之中。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似乎只是倏忽之間,龐居士已成了一位百頭老翁,步履蹦珊,彎腰隆背,大限之日即將臨近。龐居士不想把死的權力交給自然,他要自已把握自己的命運,想學名僧大德那樣自己選擇入滅的時機,來個端坐而逝。他把入減的時間定在某天的正午,讓女兒靈照到室外觀察,自己則早早端坐於蒲團之上,等著女兒報告正午時刻的到來。天將正午,靈照入室對居士說:「天已正午,但有日蝕。」居士聽說有日蝕,一時興起,出去觀看。原來上了女兒的大當,根本沒有日蝕。居士急忙返回室內,只見靈照己端坐在蒲團之上,合掌入滅了。居士大笑,說:「我的女兒真夠敏利。」於是決定推後七日入滅。

  州牧(中國古代職官名)於頔聽到居士要入滅的消息,急忙趕來問候,想要勸阻。居士說:「我但願空諸所有,不想實諸所無。人生世間,不過如水月空花、泡沫幻影,沒什麼可留戀的。我死後,請將我焚化棄撒於江湖之中。」言罷,枕著州牧於頔的大腿死了。如記載:

「居士將入滅,為靈照曰:視日早晚,及午以報。照遽報:日已中矣,而有蝕也。士出戶觀次,靈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士笑曰:我女鋒捷矣。於是更延七日,州牧於公頔(音:笛)問疾次,士謂之曰: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好去。世間皆如影響。言訖,枕於於公膝而化。遺命棄江湖。」
    


  龐居士去世,兒子龐大正在田間勞作,龐婆婆急忙趕到田間對兒子說:「你爹死了。」龐大一聽,哈哈大笑,掛著鋤頭也死去了。  

  龐婆婆連喪三位親人,一點也不悲傷,只說道:「你這小子更愚蠢了。」燒化了兒子之後,龐婆婆向每一位鄉親告別,然後隱居起來,不知所終。
  

  人類一直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終結。而正信佛法把死亡看作生命輪迴的一個環節,極其自然的事。修行悟道者生死自在,自己可以決定何時走人離開人世。活著的時候便快樂地活著,死的時候則快樂地死亡,其精神已超越了生死的限制。龐居士一家當是再來之大修行人所示現,被人們看作是維摩詰大士的化身。



================================================


一家人生死自在

  佛菩薩的示現,在中國歷代典籍裡記載不少,無論是應化出家,或是在家居士身分,或是宰官身分,都為我們做了非常好的榜樣。唐朝的龐蘊居士是一位大富長者,一家人修行證果,這是在家菩薩為我們示現的。他學佛「見理智成」,即禪宗講的明心見性。他把家裡的財物裝在一條船上,船划到長江中心,把船打破,沉到江心,統統都不要了。他這個舉動,實在是給後人一種智慧的教育。

  當時有人問他:「龐先生,你這些財物雖然不要了,何以不拿去救濟貧苦?」他說:「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幾個人懂得無事?他以後的生活怎麼辦?每天編草鞋,賣幾文錢,沒有絲毫牽掛、累贅,得大自在。所以,有錢是累贅,還要想著錢怎麼用,這多麻煩、多操心!他教我們這一套,特別提醒我們。

  身心沒有一絲毫負擔,生死自在。他想走了也不說出來,跟他女兒講:「妳去看看現在是什麼時辰?」那個時沒有鐘錶,所以要看太陽估計是什麼時辰。他的女兒知道父親想往生了,就在外面張望了一下,回來告訴他:「還早!」而女兒自己在外面站著往生了。龐居士看到說:「這個丫頭害我要晚幾天走,還要給妳料理後事。」所以,女兒聰明,知道父親要走了,她就先走。這為我們說明,放下之後果報如是,得大自在,這樣的人是真正信佛,完全回歸到自然,完全回歸到自性。這些當然都不是普通人,而是菩薩再來的,不用言教,為我們表演一家人生死自在,說去就去,一點罣礙都沒有。


(節錄自淨空法師《華嚴經》12-17-0322、0807)


================================================



無事才是真正的好事!


  佛說法是應機說法,你是什麼樣的程度,就給你說什麼法門。你是下下根人,眼光短淺,你沒有想要脫離輪回,佛就教給你「斷惡修善」,防止你墮三途惡道。你是中上根性,佛一定勸導你把世緣放下,一心一意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這是佛的大慈大悲!

  我們世間人心地不清淨,什麼樣的慈悲願力都是假的;大慈大悲一定要在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圓滿成就,禪宗龐居士一家,就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唐朝時候,龐蘊居士非常富有,他學佛之後,把他家裡所有金銀財寶裝上一條船,船劃到江中心,砸個洞,船沉下去了。他搞這一套,實在講,就是教世人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他留這一句話給後人。我們是凡夫,會受外面境界誘惑,那就記住,最好持戒。戒律是什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無事才是真正的好事!

  要時刻保持你的清淨心!清淨才會平等,這個要知道,這不是消極。今天社會為什麼這麼亂?李炳南老居士說得好:「社會上好人太多了!」好人多不是好事嗎?老居士在黑板上寫了四個字,「好人好事」,然後把那個「好事」畫一個圈,表示那是破音字。好人是什麼?「好事」,喜歡多事。每個人都「好事」,都搶著做好事,麻煩大了!

  真正的好事,佛教給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心地清淨、平等、慈悲,你做的事,樣樣都是好事,那才是真正的好事!如果心不清淨、不平等、不慈悲,做的好事,不是真正的好事。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