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佛學問答 【篇名:】 佛教生死學 84 第84章瀕死體驗、臨終視覺與死後來報

第84章瀕死體驗、臨終視覺與死後來報


瀕死體驗(Near-death experience),簡稱NDE,指在死亡邊緣上經歷的主觀體驗,實際上即是古籍中所載死而復生及昏死不省人事者復蘇後自述的體驗。這種體驗雖非盡人皆有,卻也相當普遍,在醫院裡可謂司空見慣之事。18世紀瑞典著名科學家阿曼紐·斯威登堡(1688——1772年)曾宣稱自己經歷過死亡的早期階段,對死後景像作了生動的描述,認為人死只是心識離體,並非意識永遠死亡。19世紀的一位傑出的地理學家阿爾伯特·海姆,在一次登山中遇意外事故幾乎喪命,獲得一種瀕死體驗,從此對垂死境況與瀕死體驗產生了濃厚興趣,幾十年如一日地蒐集了大量危險事故中倖存者們自述的瀕死體驗。

對這種透露出死後境況的信息、暗示著死後續存的特殊體驗的研究,在當代西方有新的進展,成為新興的“死亡學”之重要內容。美國醫學哲學家雷德·穆迪博士於1976年出版的《生命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一譯《死後見聞》),分析了150名瀕死復甦者的自述。同類著作還有穆迪《遠方的光》(The Light Beyond)、斯·格羅夫《死亡探密——人死後的另一種境況》、莫爾斯《親近光》(Closer to the Light )、林格《瀕死的生命》(Life at Death)等。美國西雅圖小兒科醫生莫爾斯,從1983年起記錄兒童的瀕死經驗,發表了50多個案例。美國心髒病科專家邁克爾·薩博竟毅然以身家性命為賭注,親自“去地獄出差”,他建立了一個由有、無瀕死經驗兩類人組成的小組監督,一個高水平的搶救小組負責“起死回生”,以醫學方法親自體驗了死亡,復活後寫成名著《死亡的回憶》,宣稱瀕死經驗是人類最大的奇蹟。1985年,由心理學家林格發起,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成立了“國際瀕死經驗研究協會”。所謂“復活期間的意識”,成為美國醫學研究的一個課題。1988年,紐約世界民意測驗研究所在全美國所作的廣泛調查結果,令人震驚:竟有800萬美國人聲稱自己有過瀕死體驗,經歷了“地獄之行”,其中32%表示“生活回顧”是其體驗的一部分。

研究者們調查的瀕死體驗自述者,據《死後見聞》一書的總結,大略有兩類人:一類是已被醫生判定或宣佈為死亡而又復生者,另一類是在事故中受到嚴重損傷而接近肉體死亡者。至於第一類死而復生的死亡標準,指醫學上至今通用的心臟跳動和呼吸停止、血壓為零、瞳孔擴散、體溫開始下降等。最新的由腦電圖平直等判定腦死亡的測試技術,還未能應用於瀕死體驗研究。一般認為,按醫學通用標準診斷,死亡5分鐘以上,腦便會因缺氧而受損,不可能再复活。但專家們調查的情況中卻頻有例外。精神病學家喬治·里奇在1943年因肺炎被診斷為死亡,9分鐘後竟然復活,腦未受損,有靈魂離體的體驗。穆迪博士《死後見聞》中說他採訪的瀕死者的經歷,“比絕大多數人離死亡線更近”,其中有被診斷為死亡20分鐘後又復活的,其所述體驗,按通用醫學標準,實際上應稱為“死後復生體驗”。如美國特克薩斯州醫生貝爾茨,1889年患傷寒昏迷,呼吸停止30分鐘,4小時內無脈搏和心跳,被宣布死亡,之後復活,自憶感覺身體如同海蜇、肥皂泡,脫離身體,冉冉上升,逐漸變成藍色半透明的人形,但別人都看不見他,後來被岩石障礙、黑雲壓頂而失去知覺,醒後復活。

除了極少數案例外,絕大多數死而復生者和瀕死者都記得“死”後的精神歷程,死而復生者和瀕死者的這種經歷大致相近,只是前者比後者對這種經歷的敘述更為炫耀、完整,死亡時間較長的人要比死亡時間較短的人敘述得更為深刻。從各人的體驗中儘管可以發現共同點和相似點,但任何兩個敘述都不完全相同。各人體驗的最根本的共同點,是都體驗到意識、靈魂或自我離開肉體而出遊,其體驗非人類的語言所能明確表述。這種體驗對大多數當事人都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往往能改變其生死觀、世界觀,使他們確信死後續存,不再畏懼死亡,變得更熱愛生活和更加慷慨。長期研究瀕死經驗的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格雷森教授發現:許多有過瀕死經驗的人,變得注重精神生活的質量,對財富、權力、名望十分淡漠,愛心和責任心增長,他認為瀕死經驗打開了窺視另一世界的窗口。有些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在有過瀕死經驗後,疾病竟然奇蹟般地痊癒。

專家們通過對大量案例的分析統計,將一般體驗的過程描述如下:

首先,聽到醫生和旁觀者說自己已經死亡,想極力表白:“我沒有死!”可他們根本沒有反應。

接著,頭腦裡發出嘈雜聲、咔嗒聲、轟鳴聲、猛撞聲、鈴聲、風呼嘯聲等,而後聽到悅耳的音樂聲,感到極度平靜、安祥、輕鬆。覺得自己被一股旋風吸入一個巨大的黑洞,在洞裡飄遊,感到非常舒適、平靜。

之後覺得自己離開身體,游離到天花板上、半空中,在遠處觀看著醫生和親人們在自己的肉體周圍忙碌,聽到了親人的哭泣聲,心情極度不安。然後發現自己雖離開肉體,而仍有身軀,其特性與原來很是不同。

而後看到閃爍的光,見到已故的親朋好友迎接自己去另一個幸福世界。這時,自己一生中的重大經歷在眼前一幕幕飛逝而過,或覺與燦爛的光明融為一體,與宇宙合一而獲得極為靜謐和穆的永生體驗,或覺到達世界的邊緣後,覺得身後有一種力把自己往回拉,回歸肉體而“復活”。

這些過程,有的書中分為五個階段。實際上,這並非是一個固定的模式。有些人只是經歷了以上綜合經歷的若干階段,有些人先看到明亮的光,同時自覺離開肉體。

在此類主觀體驗中,也有“死後”游離體外時所看到的事物可在現實中獲得客觀驗證的少量案例,如斯特拉頓在1957年調查過這樣一例:一位病人“死”而復生後,記起當她瀕死時,似乎坐在病床的窗戶旁,觀看醫務人員在搶救她。還從窗中望出去,看到下面院子裡一些被單晾在繩子上,有一株聖誕樹,一個男孩正在逗弄一個女孩,而窗外的院子,她入院後從未看見過。恢復知覺後,她立即請一位護士觀看窗外,證實了她“死後”所見。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專家塔特(C。Tart)研究的一名少女,從小每週心識都會飛離身體二到四次,在空中巡視,在她床的上方放置一電鐘,檢測的結果,證明她心識離體後所看到電鐘上的數字符合實際。

與瀕死經驗相近的,還有臨終體驗(Deathbed experience),即真正死亡、不再复生的人在臨終時的體驗。這種體驗有敘述出來的,更多是從其臨死時的表情動作等而觀察判斷。通常是看到已死的家庭成員或種種宗教的形象(如天使、耶穌、佛菩薩等)來迎接,護送死者去另一個世界,稱“臨終視覺”,即佛經所言臨終見天使貴人等迎接之類。奧西斯和哈拉特森在1977年調查到的一些案例說明:有幾個垂死者顯然看見了他或她至今還不知道的一個已死亡的人;而這個人死亡的消息或者還沒有到達垂死者的所在地,或者一直被有意地向他或她隱瞞著。《心靈學》,頁147西方學者們在對瀕死體驗、臨終體驗的研究中,發現了此類體驗與東西方宗教對死亡描述之一致性。有人把穿過黑洞說成是《聖經》中的“死亡籠罩的山谷”,把看見光明解釋為耶穌所說“我就是世界之光”,深受基督教觀念浸潤的人,在瀕死體驗中往往將所見光明理解為天主或耶穌,與之融合,獲得與主合一的極樂體驗,乃至自認為獲得了關於宇宙奧秘的知識。還有認為瀕死體驗中的與光融合,與印度瑜伽所說昆達利尼靈蛇(潛藏於臍下的生命能量)被喚醒後的體驗極為相似。美國賴因格教授與加拿大“昆達利尼研究中心”主任合編的《超智能之人》一書中,認為瀕死體驗是釋放人類潛能、變人為超人的快捷方式,是人類將向一種新的狀態飛躍的預兆。而佛家大乘、密乘對死亡和中有的詳悉描述,與心靈學研究的瀕死體驗,應該說更多一致之點。如《楞嚴經》說人臨死時“一生善惡俱時現前”,藏密說臨死際聽到各種聲音、看見光明、進入黑暗等,皆屬瀕死體驗中的重要內容。《死後見聞》一書在列舉了瀕死體驗與藏密《中陰救度密法》對死亡過程的描述後說:這本書所記載有關死亡早期階段,與我所採訪的幾位有過瀕死經驗的人所言若合一契,令人驚訝不已。筆者曾聽三個人講述過其瀕死體驗。1974年,筆者因採訪,住在新疆呼圖壁縣天山林場伐木工的帳篷中,聽一位四川籍的老工人講述他死而復生的經歷:當聽到醫生宣布死亡後,他自覺離體出遊,輕快無比,如鳥出籠,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從此不再畏懼死亡。近兩年,又聽到湖南人體科學研究會的一位女士講她幼年病死,自覺離體,觀看家人為她準備葬事,還看到家裡一些其他事情,不久又回歸肉體,問大人“死”後所見之事,得到證實。另一位成都的女士,曾因車禍瀕臨死亡,自述出事之際,先覺眼前閃耀光明,然後沉入幽深的黑暗。此類體驗,都深刻影響了他(她)們的世界觀,對佛家的死後非斷說表示認同。至於臨終者眼見有來迎者等體驗,筆者曾聽聞過多例,親自見過的,是1960年,自己的祖母臨終前,正好在她跟前,當時她端著碗在吃飯,忽然放下飯碗,驚愕地望著門外,似乎看到了意外的來客,朝她的視線看去,卻不見有人影。回頭一看,只見她慢慢倒了下去,闔上雙眼,臉色由蒼白而轉青黃,連呼不應,才意識到這大概就是死亡。

對瀕死經驗,我國近年來也有了研究,如《大眾醫學》1993年第5期載:天津安定醫院院長、精神醫學專家馮志穎對唐山大地震中經歷瀕死體驗者81人進行研究,將其瀕死體驗歸納為回顧一生、意識與軀體分離、失重感、身體陌生感、身體異常感、世界毀滅感、同宇宙融為一體感、時間停止感等40種類型,絕大多數人有兩種以上感覺並存,半數以上有生活回顧,近半數有靈魂離開軀體感,約三分之一有“隧道體驗”,約四分之一遇見靈魂,多為死去的親人。其中47人瀕死後性格改變:瀕死體驗具有思維清晰感者,多變得溫順;看見非塵世的靈魂、思維及行為不受意識控制和被審判的,多變得盲目樂觀或急躁。絕大多數對瀕死體驗記憶猶新,一二十年後仍然刻骨銘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肖桂林教授多年從事瀕死復生現象研究,蒐集15例,大多是去地府接受閻王審判,也有去從所未見的地方。

說明死後狀況的最有說服力的例證,當數“死後來報”了,現代也有人用科學方法對此進行研究,德國科學家、美國心髒病專家邁克爾·薩博等做過“死亡試驗”:對自願供研究者用藥物使其處於與死亡相似的完全失去知覺的狀態,再以高水平挽救復活,復活者有人自稱看見的已亡故的親友,有人看見自己的靈魂發著藍光從體內逸出,有人看見一條發光的隧道。日本跨國公司實施的“阿爾法3號”計劃,對16位來自不同國家、瀕臨死亡的志願者進行了研究,將一種電極植入其頭骨,與電腦相連,到1989年,死亡的10人中,有2人出現腦電波:福特死後3天,電腦熒光屏出現:“我是福特,告訴你們,我很快樂,沒有痛苦”,“沒有痛苦”反复20多次才消失。另一女子死後3天,電腦熒光屏出現:“這裡是個美麗的地方,我很高興來到這裡,我感到很愉快。”“很多人與我在一起,我很愛他們。”其餘8人皆無反應。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