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天童正覺禪師悟道因緣
明州(今浙江寧波)天童宏智正覺禪師,丹霞子淳禪師之法嗣,俗姓李,隰(xi)州(今山西隰縣)人。母親懷他之前,曾夢見五台山的一位僧人解下一環給她,套在她的右臂上,因而有孕。懷他後,母親堅持齋戒。正覺禪師出生時,右臂有一圈隆起。如環狀。七歲時,正覺禪師即表現出驚人的記憶力,日誦數千言。其祖父李寂、父親李宗道,都是虔誠佛教弟子,曾久參佛陀遜禪師。佛陀遜禪師有一天指著正覺禪師,告訴他的父親說:“此子道韻勝甚,非塵埃中人。苟出家,必為法器。”于是,十一歲,正覺禪師便從淨明本宗禪師出家,十四歲受具足戒,十八開始遊方參學。臨別時,正覺禪師向其祖父發誓說:“若不發明大事,誓不歸矣。”
正覺禪師先投汝州(今河南臨汝)香山座下,枯木成(淨因枯木法成)禪師一見,知是法器,因此對他非常器重。
一日,正覺禪師聽見一位僧人正在誦《妙法蓮華經》。當他聽至“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一句時,瞥然有省。于是他便來到丈室,向香山和尚(即枯木成禪師)陳述了自己之所悟。
香山和尚便指著佛台上的一個香盒子,問道:“裡面是甚麼物?”
正覺禪師道:“是甚麼心行?”
香山和尚反問道:“當悟處又作麼生?”
正覺禪師于是用手畫了一圓相呈給香山和尚,然後又把它拋向腦後。
香山和尚道:“弄泥團漢有甚麼限?”
﹝禪林中經常出現“弄泥團漢”一詞,它主要是用來責罵那些慣用情識分別、計度思慮來理會佛法的僧徒。他們玩弄文字知解,欲求解脫,如同玩弄泥團欲成饅頭一樣可笑。“有甚麼限”,意思是有什麼出頭之日、有什麼了期。﹞
正覺禪師道:“錯。”
香山和尚道:“別見人始得(更須參見其他善知識才行)。”
正覺禪師于是連聲應“喏喏。”
為了進一步求印證,正覺禪師不久便來到丹霞子淳禪師座下。
丹霞和尚問:“如何是空劫已(以)前自己?”
正覺禪師道:“井底蝦蟆吞卻月,三更不借夜明簾(夜間能發光的珠簾)。”
丹霞和尚道:“未在,更道。”
正覺禪師正要開口,丹霞和尚打了他一拂子,說道:“又道不借!(你剛才不是說三更不借夜明簾嗎?如何又玩起文字遊戲來?)”
正覺禪師一聽,言下釋然,當即作禮拜謝。
丹霞和尚追問道:“何不道取一句?”
正覺禪師道:“某甲今日失錢遭罪。”
丹霞和尚道:“未暇打得你,且去。”
丹霞子淳禪師住持大洪的時候,正覺禪師留在他的座下充當書記。後為首座,負責領眾參學。在他的點撥下,得法者有好幾人。四年後,正覺禪師造訪圓通寺。當時真歇清了禪師初住長蘆,聽說正覺禪師在圓通寺,于是便派僧人前往邀請他來長蘆。眾人都出山門外迎接,只見正覺禪師穿的鞋子和衣服都破了。于是真歇禪師便讓侍者給正覺禪師換一雙新鞋,正覺禪師推辭道:“吾為鞋來邪?”眾人一聽,皆心悅誠服,並懇求他說法,成為首座和尚。
六年以後,正覺禪師又出住泗州普照寺,次補太平圓通、能仁及長蘆諸道場。天童寺年久失修,屋舍隘小,正覺禪師到後,便修復一新。從此以後,天下衲子爭相湊集。
正覺禪師住持天童以來,“受(接受供養)無貪而施(布施給別人)無厭”,堅持日中一食。遇上飢荒之年,正覺禪師總是帶領全寺僧眾,竭盡已力,週濟飢民。在正覺禪師的幫助下,活下來的達數萬人之多。
建炎年間,金人人侵。浙江境內大部分寺院都不敢收留雲遊僧。唯正覺禪師來者不拒。有人勸他這樣做不妥。正覺禪師說道:“明日寇至,寺將一空,即今幸其尚為我有,可不與眾共之乎?”不久,金人果然來了,他們來到山門前一看,只見神兵陣列,當即收兵而退,秋毫無犯。
正覺禪師圓寂于紹興丁醜(1157)年,臨終前作偈雲:
“夢幻空花,六十七年。
白鳥煙沒,秋水連天。”
正覺禪師生前以弘揚“默照禪”而著稱,有《默照銘》傳世。
關于生死,正覺禪師曾作過一段極精彩的開示,現錄如次:
“此一段事,事須人人自到,人人自證,可以超出生死,可以透過古今,可以與佛祖同得。所以道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你若離妄想、離執著,但無一星事。如今認地、水、火、風為自己,豈不是妄想執著,喚什麼作自己?只你思惟分別底是妄想,見聞覺知底是妄想,直須歇得到空空無相,湛湛絕緣,普與法界虛空合,個(這)時是你本身。若恁麼時,明白見得徹,如虛空不可掛針相似,那時生相已離,有什麼死相。所以道,生滅二元離,是名常真實。”
文選出處:七葉佛教書舍 http://www.book85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