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名人傳記 【篇名:】 《角虎集》028 杭州徑山覺浪道盛禪師(嗣東苑鏡禪師)

《角虎集》028 杭州徑山覺浪道盛禪師(嗣東苑鏡禪師)


杭州徑山覺浪道盛禪師(嗣東苑鏡禪師)

師。建寧張氏子。十九歲見大父歸寂。自疑曰。這一點靈明。向甚麼處去。一日聞貓叫。有省。遂往瑞岩剃落。參博山於董岩受具。是冬。謁東苑。苑細究其生平參證處。及征詰五家門堂差別之旨。師恣意披其所見。苑感嘆曰。不期子乃能深入此秘密法門。吾壽昌這枝慧命。屬子流佈去也。遂付以衣拂。師願廣悲深。匡時救弊。嘗提六字公案。弘揚淨土法門。以示眾雲。


角虎集

佛祖之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善用心。與佔地步。而端趨向也。佛法之要。莫過於參禪念佛。持咒修觀。習經論持戒善也。而念佛三昧。最為尊特。蓋人秪有一心。既此一心。全提心佛。則一切妄念雜念。皆攝歸於不亂之正念。無始業識種子。悉融化。為獨露之真心。不別參公案。而話頭自親。不細審戒律。而梵行自淨。不修觀法。而諦理自成。不持咒心。而神功自顯。不分別名義。而旨趣自臻。不涉歷階梯。而地步自到。正以全提心佛。萬法皈依。不假方便。自得頓超。更無傍瞥偷心。而能分心。劫奪其快捷。此法門。自遠公開宗。結社於廬山。如十八高賢輩各感應。及臨終見佛。聖境現前。而得往生者無算。是皆一生取辦。不待來世再修。所謂一句。瞭然超百億。不歷僧祗獲法身也。嗣是長安善導(光明法師)。南嶽承遠(般舟和尚)。雲峰法照(五會法師)。新定少康(台岩法師)。永明延壽(智覺禪師)。昭慶省常(圓淨法師)。長蘆宗賾(慈覺禪師)。至我雲棲蓮池大師。中興淨業。集眾大成。為第八祖。正予所謂。結束百千三昧法門。指歸一句念佛要旨。披六度而嚴法身。攝群機而趣正覺。開化之盛。誠耀古彌今矣。蓋以念佛念心如投胎帝王。即是王子。即登王位。其用心之圓。地步之高。趣向之上。非同臣僚從科第。而漸次進取。始得親近尊貴也。故吾特作此圖。以百丈禪師全提向上之正令。以明馬祖即心即佛之宗旨。參合靈山極樂二如來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秘要也。

元旦茶話

問。念佛法門。亦可見性成佛乎。

師曰。此當念喚醒主人公。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全提宗旨也。參禪雖為直指。悟入者難。惟念佛乃真圓頓法。古人指念佛為捷徑。猶未盡其善。捷徑。雖異於曲路岐途。未免從門外而入。今主人現坐堂皇之上。自呼自醒。豈有含元殿上之人。更覓長安之捷路乎。故吾以念佛即念心使常住真心。圓明淨照。不向外馳求。則超出聖凡善惡是非大小偏圓諸對待之外矣。今人。不知自心念自佛。強立西方許多名相。轉使此心王。向諸心所法上。比量較計。是令殿上帝王降階而與群臣黎庶。較貴賤也。是復令殿上帝王。轉向士庶位中。求科第進取。而後再進王位也。夫此內紹宗旨。不繇臣僚功勳而入。所謂諸三昧中之王三昧。既謂之王三昧。何可與心所法。及諸名相。六度萬行。差別進修相比量哉。今日無真念佛者。皆主持蓮宗之人。誤此心王之佛。流落他鄉耳。如主人在家中坐。忽有客從外來。呼主人在家否。若真正主人合應曰。你喚我作甚麼。若此時自己作主不得。卻向外亂走。客復呼曰。主人你歸家來。與你說話。彼主人聞呼之急。愈走遠去。如人追賊相似。愈呼愈趕。不著且不計千山萬水。拋家棄土去。又安得自悟主人元在家常住坐乎。嗚呼大地眾生。皆是昧自己主人。棄家亂走者。惟我彌陀慈父。念此眾生如一子。念念欲呼彼在家中住坐。莫向外馳求也。

問。今人既拋家外走。呼之不回。亦要設法比喻。令其歸家。不亦有捷徑之路乎。

師曰。善。此亦喻言。人走在他鄉。須歲月始得歸家。不見達麼雲一念旋機。還同本得乎。此眾生。心迷家外走。如人身子睡在床上。夢馳萬里之外。或見天堂之極樂。或見地獄之極苦。或見刀兵水火。賊盜劫殺。或迷妻子名利恩愛。或於冤家業障。罪犯臨身。或於朝廷邊塞軍國大事。不勝憂悲苦惱。驚魂駭魄。大叫救苦。阿彌陀佛驚回大夢。原來身子猶在床上。雖則通身汗下。亦不曾移寸步出故鄉也。安可以他鄉實法會耶。故曰。念念呼醒夢中人。自悟本無生死心。今人睡熟沉酣。不能自醒。必須眷屬親友。呼之推之。錐之劄之。伶俐人。一呼便醒。沉重人。再如推呼。若更睡死沉迷。如皮下無血漢。不免深錐痛劄。入於骨髓。而究其必死之疾。如果死而不返。此一念佛心。猶足為九轉還丹。起死回生。肉白骨而返靈魂。惜乎。世人不知念佛之靈驗如此。

問。吾師不惜廣長舌。為古今迷倒。痛說此法。秪如念佛。即是念心。何不令人念心為直指乎。

師曰。眾生心多不淨。止以妄想愛慾多。牽入輪迴生死。此等妄想愛慾之心。不是地獄心。即是餓鬼心。不是畜生心。即是修羅心。不是五逆十恶心。即是貪嗔妒癡。貢高我慢。殺盜淫妄。僭灶篡亂之心。此心何可念哉。世間最可念者。父母有時照應不著。或病患之至。雖叫爺娘。不能免其苦。至若妻子恩愛。兄弟朋友之好。子女玉帛。珍寶車馬。宮室土地。乃至萬乘之尊。極品之貴。一旦生死禍患。毫無能救。返而求之。最親莫若自己。身手頭目。耳鼻口舌。互相愛護。一朝目昏耳聾。手攣腳硬。咽硬舌結。氣息不通。則心志神魂。皆顛倒迷亂。而不能作主。況身外之法。何可念哉。身外之法。既不可念。則心上之法。如平日能文章。能詩偈。能道理。能經濟世事。能明經教妙義。能參公案機鋒。及到一口氣不來時。畢竟心思不及。擬議不能。惟有自己這念佛心。自為主宰。始得自由自在。超超乎聖凡善惡。生死妄業之外。豈非百丈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即如如佛乎。

此一心念佛。是諸三昧中三昧王。如悉達太子。投胎於淨飯王夫人腹中。才生下地。已是天上天下獨尊。亦便是飯王太子。父王之天下國家。皆是太子所有何用如臣子。從一科一第。取功名爵位。以至極品。而後始有國土哉。秪此一念。妙圓真心。天然尊貴。迥絕聖凡。真是佛頂門上生出。秪恐不是真佛種子。不愁成佛不解說法不獲莊嚴也。且如何是真佛種子。即此一心不亂。真能時時現前。念念相續。自然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安肯如諸小教漸門。修一功立一行。斷一惑進一品。漸漸積功德歷階梯。而後到極地也。若謂我不曾修六度萬行。何以能成就國土莊嚴。不知一滴之水。投於大海。則收盡百川之味。一心投於圓覺。則統眾德而大備。爍群昏而獨照。一針中於太極。則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所謂銷我憶劫顛倒想。不歷僧祗獲法身。與彈指圓成八萬門。一超直入如來地者。惟此最上一乘妙心。足當此旨。

我此念佛三昧法門。獨取一心之純粹精。如大易之乾卦六爻。上下內外。無非一純粹精。更無生剋制化。及諸變易反覆之雜體。所以謂之純。亦不已大明終始時。乘六龍以御天。才見有潛。見愓躍飛亢。便有六首。不能用九矣。惟不見六龍之有首。則純一統天。乃見天則之不雜也。此念佛三昧法門。獨大易重幹。足以比喻。其餘六子。及八八六十四卦。皆陰陽六錯。破體不純。不可謂時乘六龍以御天。亦惟念佛王三昧法門。可配善財童子純一無雜之心。能入一真法界毗盧藏身之三昧。是故阿彌陀佛。在極樂為無量光。在華嚴。則是法界藏身之王中主。於宗門。則可以配天然尊貴。還鄉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而常寂光土清淨法身。亦不必推爺在裡頭也。豈非天上天下。向上全提之妙旨哉。

念佛要旨

諸佛。嘗覺不迷。如日輪當空。更無迷昧。眾生。嘗迷不覺。如色想在夢更無覺明。是故念佛最為直捷。以念念喚醒。自家主人公。則不復迷於根塵識界之生死輪轉也。所謂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此蓋念佛一心不亂。如獅子哮吼。象王蹴踏。有何妖狐怪獸。能當其聲勢而不消滅乎。然念佛。貴念念無間。純一不雜。自能作主。不為妄想所遷。則神純臻化。速成三昧矣。

念佛以全提一心成淨土說

法界一切含生。元同一個心性。只因一念妄動。遂自各成異途。所以念善則從善。念惡則從惡。念有則墮有。念空則沉空。念妄則逐妄輪迴。念真則歸真常住。是故。眾生因念動處。而向外流轉。諸佛亦因念動處。而向己歸還。馳之遠者。愈散而愈迷。返之近者。愈收而愈悟。所以迷者亦有深淺。悟者亦有頓漸。收者亦有權實。求者亦有速遲。種種設化投機。無非即念接引。然百千三昧法門。其最捷最頓。直指全提之法。莫過於自心念自佛。自佛念自心。為因果不二。本始同源之妙也。況人以一心為本。萬法為用。苟能一心自念自佛。則念念頓超自覺聖智。又有何法。不從吾自心之佛而發揮哉。乃至百千方便。互相攻擊。無非欲令眾生。發真歸元。不為妄想之所轉耳。至於說彌陀經。更不分真別妄。較實論權。並無頓漸偏圓之可拘。亦無始終大小之可判。直是全提一心不亂。清淨解脫之法。使彼一切有見無見常見斷見之凡夫小乘邪人外道。一一皆得頓發自心。超越世出世法。而成就不可思議功德也矣。

世人。孰知此經大旨。妙在不立依真起妄。返妄歸真之語。但敘彼佛現在說法。其極樂世界依正報相。有如是樓閣階道水鳥行樹。有如是聲聞緣覺菩薩眾會。皆是如來一心清淨行願之所作也。若有善根之人。發願往生。執持名號。毋論一日七日。但能一心不亂。自然頓斷生死命根。現前感應。道交即時。親見彼佛及諸聖眾。豈非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乃吾自心佛性現量所成就之功德莊嚴哉。而六方諸佛。恐此土眾生深信不及。蓋以一向聞佛說法。種種教人觀察修習六度萬行。然後始得到佛境界。如何此會但教一心持名。不假方便。即得成就如是莊嚴。所以出廣長舌。異口同音。稱讚我佛一心持名之法。是眾生難信之法。是諸佛難行之事。汝等眾生。常信一心念佛。是諸佛已會成就不可思議功德之所護念者也。

若能深信一心持名。則心心清淨。念念解脫。根根塵塵週遍法界。皆成莊嚴淨土矣。豈非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微塵剎海自他。不隔於毫端哉。我佛正以一切眾生病。在多知多見。若更立知見。而破知見。反生知見。而病其知見也。是故但教彼一心持名。不假觀行。自成觀行之功。不假破立。自成破立之因。若於一心不亂之中。復作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等解。不亦大失其一心不亂正旨乎。又況以寂照能所。止觀是非之名言分別。反惹起他五濁眾生邪見邪緣。而誤其自心清淨現量之正法乎。

餘所謂念佛之法。妙在全提。當人本心自性。不可思議威力。使其念念憤烈。時時逼真。自然超越世間。以獲自在殊勝。豈不與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之旨相參哉或有信此言。是直指之妙。可以普攝三根而歸正覺。何淨土蓮花。乃有九品之次第乎。雖此一心自覺聖智。法門元無等級。其如眾生根性。有大小之別哉。若能了此全提一心之旨。則知千紅萬紫不異春光。萬派千流皆同濕性。至於水漲船高。泥多佛大。又在行力之勤惰。與信願之淺深耳△當知。六道凡夫。必須念此心佛。始得疾了生死。二乘聲聞。必須念此心佛。始得疾越偏空。大乘菩薩。必須念此心佛。始得疾超法界。是故普賢長子。亦必念此心佛。始得圓滿華藏之莊嚴也。嗚呼。如此自念心佛。須深信此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始得轉身一路。身裡出門之生機也。不則正好參研雲棲大師彌陀疏鈔。其中融通藏海。透徹化機。而廣大悉備。無所不極其至矣。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