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的故事》66 怎麼能一味地悲觀厭世?
勸告厭世的人
卓智立居士痛失愛子,感到萬念俱灰。大師表示痛惜之余,提醒他:“假如沒有痛苦逼迫,人是很難真實地產生欣仰淨土、厭離娑婆的心。人生八苦交煎,決不要對這個世界牽掛愛戀。”卓智立說:“對啊,我現在看透了,對什麼都沒興趣,什麼也不想管了。”大師搖搖頭:“你又錯了。既然做人,就要做自己應當做的,怎麼能一味地悲觀厭世?說到底,是你的心中仍然自我矜持,器量狹小。世間聖賢人尚且懂得盡好自己的本分,你都不如他們,還說什麼普度一切眾生,同生西方?”卓智立聽了,仰天長歎道:“師父啊,您有所不知,我的父母兄弟,勸他們學佛,一個個置若罔聞,根本沒人聽我的,我恨不得…”說著,他一臉怨恨地攥緊了拳頭。大師耐心勸他:“他們不聽,就由他們去吧。你盡心就好,別計較人家聽不聽,只要為他們,為一切被你們殺的生靈,念佛超度,解怨釋結就好,怎麼反而生起這麼大的瞋恨心,你的仁愛孝悌之心到哪裡去了?”卓智立張口結舌。
大師說:“學佛要解脫煩惱,你倒反而增長煩惱。倘若你沒有信佛,和一般人會有什麼區別?倒是你那種貪吃好殺的心,恐怕比他們更加嚴重。”卓智立傻了,原來大師看得如此透徹!大師慈愛地說:“你又怎麼知道孩子的死,不是上蒼以此痛苦,打消你們夫婦愛戀兒女的貪心,以成就你的厭離心呢?你應當精進修道,別再悲怨消極了。”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復卓智立居士書三、四》
只要一心念佛,
終能超出三界,高登九品寶蓮。
切戒不能貪求來生人天福報。
倘若有求來生之心,決定不得往生西方。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致高契理居士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