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寺廟巡禮
|
【時事法句】共 12 頁
《上一頁
│
下一頁》
頁次: 1 / 12
201606《下流•老人》 788
|
《下流•老人》 月薪5萬 為何仍會變成「下流老人」? 「下流老人」是日本去年(2015年)出現的新名詞,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新書「下流老人」近日引進台灣。指出即使年輕時身為月薪5萬以上的中產階級,晚年也可能成為「又窮又老又孤獨」的「下流老人」?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今日社會真實情況。
「下流老人」指的是:無法正常度日、被迫過「下流(中下階層)」貧困生活的高齡者。藤田親眼目睹的日本「下流老人」,一天只能吃一頓飯、拿廉價小菜到收銀檯排隊。他們付不出醫藥費,只能在家中服用成藥;無人照顧,一個人孤獨的邁向死亡。他在書中感慨,太少人理解「下流老人」的實際苦況。他估計,日本現在的「下流老人」約6~700萬人,若不提出有效政策,未來可能出現「1億人的老後崩壞」。
藤田警告,即使你的收入達平均水準,邁入熟齡期(55歲以上)後只要發生下列狀況,便會淪陷為「下流老人」; 1.生場需要高額醫藥費的大病 2.無法住進高齡者看護設施 3.孩子是啃老族 4.熟年離婚 5.罹患失智症身邊卻沒有可依賴的親友。
如何不落入「老後貧窮」?藤田孝典建議現代人要有「儲蓄」觀念。不只儲蓄金錢,更要儲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貧窮」,往往比物質的貧窮更容易讓人淪為「下流老人」。
------------------------------------------------------------------
長壽卻又貧窮之「下流老人」佛陀那個時代就有了,是什麼因緣所以如此呢?原來這位老者過去生,是一位尊貴的太子,但是目中無人,恣意妄為,侵凌他人,只知聚積自己的財富,卻不知布施助人,坐看百姓生活在貧困中。
有一天,一位叫靜志的貧寒沙門來拜訪,要求不多,不過請太子布施一件法衣而已。太子不但不供養衣服,連食物及水都不給,七天七夜都讓他空坐在接待室中。最後靜志沙門身體虛弱地只剩下一口氣。看到這樣的景象,太子卻非常歡喜,還聚集大家一起來看,當作娛樂。
在一位侍臣勸諫後,太子終於把他放了。沒想到,靜志沙門還沒出國界,在邊界卻碰到了餓賊,想要把他殺來吃。靜志沙門對這群餓賊說:『我是一個貧窮的沙門,瘦弱得只剩下皮包骨,肉既腥又臊不好吃,殺了我反而白費力氣。』餓賊回答:『我們餓了好多天,餓到只吃土而已。你雖然瘦小,但還是肉,我是不會放你走的,你還是認命吧!』
太子一聽到這個消息,說道:『我已經沒有供養衣物、飲食,怎麼還可以讓餓賊殺了他呢?』立刻前往營救。見到太子的到臨,餓賊都向太子叩頭,並且伏首稱罪。原來這位靜志沙門,就是彌勒菩薩的前身。
老者這一生受貧窮的罪報,是因為前世慳貪;而之所以如此長壽,是因為救活沙門的福報。罪報、福報如影隨形,猶響應聲,並不能互抵。話雖如此,在家修行者每日有定課;誦經、念佛、拜佛消業障增福慧,長此以往,保證不致落得如此田地的。
延伸閱讀:《長壽卻貧窮之老者前世因緣》、《貧窮•富貴》、《無緣•社會》、《中年•憂鬱》、《晚年•享福》、《在家•學佛》。
文選出處:七葉佛教書舍 http://www.book85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