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名人傳記 【篇名:】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4淨空法師的恩師李炳南老居士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4宏琳法師

淨空法師的恩師李炳南老居士


李炳南居士傳

于凌波

李炳南,名豔,字炳南,號雪廬,法號德明,別署雪廬、雪叟。山東濟南人,清光緒十六(一八九ま)年庚寅臘月七日生。父壽村公,世居濟南城內券門巷,好善樂施,教有義方。

雪廬自幼聰穎好學,諸經子史,循次讀誦,善詩,能奏笛,好劍術,兼治岐黃之術,無不精妙。

民國紀元初,雪廬二十三歲,與濟南學界組織「通俗教育會」,擔任會長。五年,更名為「通俗教育研究會」,設講座於西門月洞,又時往各集鎮遊行演講,編印通俗歌曲以改善風俗,為省政當局獎譽有加。

民國九年,出任莒縣典獄長,目擊監房湫隘,垂憫囚徒,謀有以改善,紆折五年,卒得重建監舍,設施完善,炳煥寬敞。同時又倡德化重於刑齊,加強獄中教化,俾囚人知非向善。

時,南昌孝廉梅擷芸光羲,任山東高等檢察廳長。擷芸為祇洹精舍楊仁山老居士入室弟子,專治法相唯識之學,於濟南大明湖畔設佛學講座,講授唯識,雪廬每講必與,深受讚賞。

民國十六年北伐期間,兵臨莒城,縣知事棄城走,城內秩序混亂,雪廬率警兵維持秩序,安定人心。十七年,悍匪劉桂堂部犯莒城,縣長北去,雪廬聯合機關及邑中士紳,組織臨時縣政委員會,搶救災民,守城待援軍。民國十九年,閻馮反蔣之中原大戰,莒城被圍,日遭炮擊,民食殆盡,人命不保。雪廬在城中,偶閱及豐子愷《護生畫集》,深感弭兵之本乃在戒殺護生,遂為蒼生立誓,是難不死,決定終身茹素,未幾莒城解圍,乃實踐誓言,自此不復肉食。

是時,印光法師駐錫蘇州,創辦弘化社、印贈佛書,遠地但付郵資即寄,雪廬函索,獲寄贈《學佛淺說》、《佛法導論》等小冊,讀之歡喜,心儀印光法師,而路遙無由皈依。越數年,遇一居士系印光法師弟子,雪廬說明夙願,居士允為函介。以此因緣,通信皈依於印光法師。又三年,專誠到蘇州報國寺謁印光法師,師在關中接見,勉勵有加。師在關中接叩見者,例語十數分鐘,而雪廬竟蒙開示終日。

民國二十三年,莒縣重修縣誌,總纂為莊太史心如,分纂及預其事者均邑之鴻儒,雪廬由獄政轉任分纂,其中古跡、軍事、司法、金石四類,皆由雪廬負責纂修。三年事竣,因莊太史之推薦,應聘入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任秘書,旋晉任主任秘書。

二十六年,蘆溝橋事變,中日戰爭爆發,華北相繼淪陷,國民政府遷重慶,雪廬亦隨奉祀官孔德成入川。在重慶時,一日路過長安寺,聞太虛大師卓錫寺內,雪廬早年讀《海潮音》雜誌,久慕大師德風,今得是緣,即求謁見。既入室,欣見梅擷芸居士亦在座。是時,長安寺設佛學社,太虛大師選人赴監獄弘法。梅擷芸以雪廬薦,雪廬乃與蜀僧定九師,遍蒞重慶及附近各縣監所作佛法演講,頗有績效,太虛大師曾題字獎慰之。

戰時重慶,日機轟炸無間日,雪廬隨孔奉祀官遷重慶西郊歌樂山,林間平屋數間,命名曰猗蘭別墅。歌樂山巔有雲頂寺,無僧住持,為公教眷屬所雜居。殿楹懸標曰「佛學講演會」,為太虛大師所書,詢問之下,知為大師所設。雪廬喜其幽靜,每晨必陟登禮佛誦經。日久未見有人來講演,始悟楹額是為護法保權所懸掛,乃請於太虛大師,願任講席,大師許之,數年間聽講者日眾,終致廟宇為之重新。

抗戰勝利後,隨孔奉祀官還都,居南京三載,曾隨孔奉祀官三返曲阜,以道路梗阻,僅一返濟南探視家人。在京期間,以普照寺及正因蓮社為道場,講經弘法。三十八年,雪廬六十歲,隻身隨孔奉祀官來臺灣。

雪廬抵台後,奉祀官府設於台中市復興路一陋巷裡的一幢日式平房中,他辦公於斯,食宿於斯,於公務安頓後,即覓弘法之所。初覓得法華寺,首開講《心經》,繼講《四十二章經》。他是一位有執照的中醫師,在寺內設中醫診所,施醫濟眾,又辟圖書閱覽室,廣置佛書,供聽眾閱讀。由是法緣日廣,講經場所擴充到靈山寺、寶覺寺、寶善寺,慎齋堂、菩提場、佛教會館等處。

台中縣市素有慈善堂、贊化堂、龍意堂等先天大道或龍華教之鸞壇,這些場所也多請他去講經,日久之後,鸞壇中的信眾也皈依了佛教,修持淨土法門。他除了多處講經弘法外,復在許多雜誌上開「佛學問答」欄,藉雜誌而廣為流通,如《覺群》、《覺生》、《菩提樹》、《慈光》、《明倫》等佛教刊物,均有雪廬老人佛學問答之園地。

自慧遠大師廬山結社念佛,淨土宗大弘於中土。唐宋之世,至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風尚。雪廬有鑒於此,遂發倡建蓮社之弘願。民國三十九年,與董正之、徐灶生、朱炎煌、張松柏諸居士籌組台中佛教蓮社,社址設於法華寺內,雪廬當選首屆社長。翌年,由許克綏、朱炎煌二居士捐貲購得民宅一棟為社址,以後屢經擴建,乃成為中臺灣巍峨莊嚴之淨土道場。

民國四十年十月,蓮社成立男女二眾弘法團,男眾到台中監獄弘法,女眾到各地蓮友家中弘法。四十一年元月,蓮社大殿落成,禮請證蓮老和尚傳授三皈五戒。四十四年六月,復禮請斌宗和尚,懺雲、淨念諸法師傳授菩薩戒,前後得戒者各數百人。是年,並在蓮社開辦佛學講座、國文補習班,雪廬親講佛學,孔德成、劉汝浩、周邦道、許祖成諸教授講《論語》國文,以後率以為常。四十九年六月,蓮社十周年社慶,復請證蓮老和尚啟建戒場,得皈依戒者千餘人,名曰千人戒會。

由於台中蓮社的成立,各地念佛風氣大盛。民國四十四年,他到臺灣北部桃園縣講經,輔導該地蓮友成立了桃園佛教蓮社。四十五年五月,他到屏東講經,也成立了念佛團。後來,臺灣中部如霧峰、豐原、員林、東勢、後裡、鹿港、卓蘭等地,都成立了布教所或念佛會。

民國四十五年,以台中蓮社講堂容納不下眾多的聽眾,雪廬老人與蓮社弟子籌議興建佛教圖書館及講堂,蓮社女弟子首先發起各種縫紉品義賣,章嘉大師亦具名發起,雪廬老人撰文呼籲,終於民國四十六年,在台中市柳川西路購得土地五百坪,興建了臺灣第一所佛教圖書館——私立慈光圖書館。四十七年,正式對外開放,館中有《大藏經》六部、《法寶總目錄》兩部、《太虛大師全集》一部、各種佛學辭典七部、其他佛書一萬餘冊,一般學術書如《二十五史》、《通鑒》、《十三經》等均齊備,附有大講堂,可容納千人。

民國四十八年,蓮社聯體機構中又成立了慈光育幼院。育幼院之成立,首由蓮友許克綏、李繡鶯各捐土地百餘坪,其他蓮友相繼捐輸,共購土地七百餘坪,即在此土地上興建了臺灣第一所佛教孤兒院,於五十年六月落成。這所孤兒院經常收容孤兒百餘名,由院中照應其生活,並送入小、中學就讀,至高中畢業後離院。

繼慈光育幼院成立之後,民國五十二年又創辦了臺灣第一所現代化的佛教醫院——菩提醫院。先是,雪廬老人弟子于凌波醫師,原在公立醫院服務,於四十九年秋受《菩提樹》月刊發行人朱斐之約,到獅頭山為閉關潛修的會性法師診病。于凌波山居數日,構想若由佛教人士辦一所醫院,為緇素四眾服務,解決出家人住院的素食問題,及修淨土者臨終助念問題,應是一件佛門功德。下山後,將此構想與朱斐居士相商,並向雪廬老人陳述,獲得他兩位的支持,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在雪廬老人的領導下,由蓮社社員黃雪銀居士免租提供鬧區店房一幢,于凌波提供醫療設備,先開設佛教醫院門診部,再籌畫正式醫院的興建。此門診部於五十二年佛誕節開幕,命曰佛教菩提醫院,由于凌波醫師任院長。于凌波在《菩提樹》月刊撰文《佛教菩提醫院的現狀和未來的理想》,繼之周宣德居士也撰文為籌建佛教菩提醫院而呼籲,並提出捐建病室的辦法。由於雪廬老人的德望,在《菩提樹》月刊的宣傳下,獲得海內外佛教界的支持和回應,紛紛捐建病室,僑居加拿大的詹勵吾居士更獨捐生西聖蓮室一座。旅居美國的法亮法師、法明法師,越南的壽冶和尚,馬來亞的聖進長老,夏威夷的李伍春華、李傳新居士等各有鉅款捐助。在如此殊勝因緣下,雪廬老人乃聘請地方名流組織了籌建委員會,在台中市郊購一公頃餘土地,興建了一百張床位的現代化醫院。這所醫院於五十五年七月九日正式開幕,由內政部部長徐慶鐘主持剪綵,盛況空前。在當時的臺灣社會上,菩提醫院是一所一流的新型醫院。

繼之在醫院空地上又增建了安老所、施醫所,改組為菩提救濟院,成為社會上著名的救濟機構之一。

雪廬老人創辦的社會福利事業,以菩提醫院、菩提救濟院的成立而達到巔峰。在弘法事業方面,則方興未艾。以後他又成立了「內典班」,培育弘法人才;創辦了《明倫》月刊社、青蓮出版社、台中蓮社受託印經會、台中佛經註疏語譯會等弘法文化機構。

雪廬在臺灣弘法垂四十年,創下大片佛教社會事業,經手錢財不啻鉅億,而其個人生活較苦行僧尤有過之,蔡念生居士於《雪廬述學匯稿序》文中稱:

公無一時一刻不殫心於弘法利生,雖眠食不得從容,客有問者,則曰忙、忙。夫世人所忙者,官爵利祿,妻子田宅,飲食遊樂,而公不與焉。公寄身斗室,無眷屬之奉(老人隻身在台),日中蔬食,賴及門弟子輪流供養,雖苦行頭陀,不過是也。

雪廬初來臺灣,住奉祀官府之日式平房,在辦公室後間辟一斗室,飲食起居於斯。數年後,在台中和平街租一舊木樓之二樓,一室一廳,兼作佛堂,與《菩提樹》雜誌發行人朱斐夫婦比鄰而居。後來在正氣街頂得一磚造平房,一客室一臥室,佛堂半間,走廊牆壁放置贈人之書刊,狹隘可知。他每天食物,晨午兩餐,一饅頭一菜一湯,多由弟子輪流供養,晚餐泡麵糊半碗,率以為常,平時一襲布長衫,遇有慶典,著中山裝,從不著西服。出門步行,步履輕捷,勝過少年。七十餘後,時坐侍者鄭勝陽居士機車後座。八十餘後,鄭勝陽居士購得舊汽車一輛,自任司機,為其代步。

他日常除於奉祀官府埋首案牘外,晚間在各道場講經,並兼各大學教授,於中興大學、東海大學授國文、詩選、《禮記》,於中國醫藥學院授《內經》。他講經授課時,中氣充沛,音聲宏亮,九十高齡,語無衰虧。

民國七十五(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安詳往生,世壽九十七歲。元配張夫人早卒,繼配趙夫人、子俊龍、孫女珊、彤均在濟南故里。老人生平著述,由受業弟子輯為《雪廬述學匯稿》。




李炳南老居士《相宗綱要》再版序文中談及淨空法師


《相宗綱要正續篇合刊序》:三藏內典,世出世法軌範也。……余業師南昌孝廉,擷雲梅光羲大士,於遜清之際為秋官,皈佛治法相學,其精邃冠群倫,凡相宗學者皆崇之,是書之流通,即為後學不畏而作也。……徐蚌之役,(餘)避禍來台,居二十五稔,業未敢輟,故人淨空法師,以法相綱要見贈,笑卻之曰,此五十年前所熟讀者,淨師曰:書未若是之久也。受而流覽,乃為續編,愕然曰:餘侍大士,幾二十年,其間流離烽煙燹火,十年無安所,時緣如是,故未之見也。茲獲睹於台島,小康使然歟?淨師為述偶得之由,且擬正續合刊,餘稱善,極慫恿之……

文中提到避禍來台,居二十五年,李炳南居士1949年來臺灣,「居二十五稔」就是1973年左右,老居士此時已稱淨老為淨空法師。




宣化上人贊李炳南老居士


李老居士,名炳南,山東濟南人,幼受儒學教育,深得孔門心法。長而學佛,親近三寶,護持道場,為法門龍象。參訪印光、太虛、虛雲等高僧大德。研究佛理,誦持經典,書寫佛經,講解經典,躬行實踐,貫徹始終。以文學之基礎,發揮佛教奧義。言言真實,字字契理,為正信之優婆塞。後隨孔德成先生至台,專攻華嚴及淨土,使佛教發揚光大。化育大專學子,不可勝數。興辦佛教蓮社、學校、醫院、圖書館等慈善事業,不遺餘力。於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抱微恙,吉祥臥,安詳而西歸。世壽九十有七,可為末法中堅貞居士也。

贊曰:

疾風硬燭烈火精金百煉不銷金剛法身
清風明月不染纖塵遊戲三昧如是云云

又說偈曰:

以身作則化群生老實念佛九品登
闡揚華嚴法界理開掘慧礦佛性明

信願持名歸淨土勸修妙法入蓮城
九七時至生安養菩薩眷屬日日增

——摘自宣化上人《水鏡回天錄》




李老師弟子、《菩提樹》主編朱斐居士談隨師學習會集本


學人朱斐,少年時即皈依印祖,1948年旅台後追隨雪公炳南老師學修淨業,曾聞雪公告知:時佛教中有「南梅北夏」之稱者,南梅乃指南方有梅公光羲(擷芸)老師、北方則指夏公蓮居老居士,皆教內大德也。雪師於抗戰中曾在重慶從梅公學唯識:梅公為我國近代佛教唯識學之泰斗。而黃公念祖居士恰為梅公之甥。學人也曾在台中聽過雪公老師講過夏老的《無量壽經》會集本,衷心仰慕已久,乃於2008年9月為台中菩提仁愛之家的老人及光壽學苑學淨同仁等學講《無量壽經》摘要淺介,即用的夏蓮居老師會集、黃念祖老師註解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事實上淺學如我者,哪敢講這樣的大經,只是按照念公的白話註解,摘要淺介其中主要部分而已。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2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3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4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5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6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7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8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9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0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2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3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4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5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6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7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8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9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0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2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3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4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5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6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7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8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9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30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3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32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